推薦產品
資訊動態
對鋼鐵、鋁合金等傳統材料的替代,是碳纖維應用推廣的主要動力。由于具有重量輕、耐高溫、耐腐蝕等優異性能,碳纖維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,可被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、體育用品、交通運輸等領域
碳纖維被譽為21世紀的“新材料之王”,具有優越的物理和化學性能,其重量不到鋼的四分之一,但抗拉強度是鋼的7倍至9倍,且抗拉彈性、比強度、比模量均顯著優于鋼,還具有耐高溫、耐腐蝕等優點。這些優異的性能給碳纖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,被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、體育用品、交通運輸等領域。
對鋼鐵、鋁合金等傳統材料的替代,是碳纖維應用推廣的主要動力。專家稱,“以塑代鋼”是21世紀的必然趨勢,推進汽車、飛行器等產品的輕量化以降低油耗、應對資源和環境的嚴峻挑戰,已經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主題。
以空客A380為例,因每架飛機采用碳纖維復合增強材料達到21噸至25噸,使每位乘客百公里油耗不到3升,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乘客每百公里油耗少于3升的遠程客機,座英里成本比目前效率最高的飛機低15%至20%,其燃油的經濟性比相應的競爭機型要低13%左右。
“對傳統材料的替代,關鍵是要考慮成本因素,如果成本相同,用戶愿選擇性能更優的碳纖維?!倍诵∑秸f。在降低成本方面,我國碳纖維的研發生產起了主要作用。2008年,當我國企業宣布T300碳纖維實現規?;a時,這一規格產品的國際價格就由每公斤500元降至120元以下;2012年,當高性能的T700級碳纖維在我國實驗成功時,這一規格產品的國際價格又從每公斤400元降至160元。
伴隨低成本化的趨勢,碳纖維在汽車、航空航天器、各類機械設備中的應用迅速增長,預計到2015年全球碳纖維消費量將達到7萬噸,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9.37%。到2020年,全球碳纖維需求甚至可達到13萬噸/年。
“這無疑是一塊很大的蛋糕,但目前我國能從中分得的卻很少,大部分依賴進口?!敝袡C(系)信息技術研究院產業規劃所研究員毋劍波說。我國碳纖維的生產和使用尚處于起步階段,主要是小絲束,品質接近或達到T300水平,且不穩定,與國外先進水平尚有差距,導致應用受限,市場規模狹小。
因此,提高產品品質以替代進口,意義重大。毋劍波表示,現在國家提出大力發展自主碳纖維產業,鼓勵掌握關鍵核心技術,提高碳纖維自給率,“隨著我國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政策的支持,未來國產碳纖維將逐步替代進口產品,國產碳纖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?!?br />
碳纖維被譽為21世紀的“新材料之王”,具有優越的物理和化學性能,其重量不到鋼的四分之一,但抗拉強度是鋼的7倍至9倍,且抗拉彈性、比強度、比模量均顯著優于鋼,還具有耐高溫、耐腐蝕等優點。這些優異的性能給碳纖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,被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、體育用品、交通運輸等領域。
對鋼鐵、鋁合金等傳統材料的替代,是碳纖維應用推廣的主要動力。專家稱,“以塑代鋼”是21世紀的必然趨勢,推進汽車、飛行器等產品的輕量化以降低油耗、應對資源和環境的嚴峻挑戰,已經成為工業發展的重要主題。
以空客A380為例,因每架飛機采用碳纖維復合增強材料達到21噸至25噸,使每位乘客百公里油耗不到3升,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乘客每百公里油耗少于3升的遠程客機,座英里成本比目前效率最高的飛機低15%至20%,其燃油的經濟性比相應的競爭機型要低13%左右。
“對傳統材料的替代,關鍵是要考慮成本因素,如果成本相同,用戶愿選擇性能更優的碳纖維?!倍诵∑秸f。在降低成本方面,我國碳纖維的研發生產起了主要作用。2008年,當我國企業宣布T300碳纖維實現規?;a時,這一規格產品的國際價格就由每公斤500元降至120元以下;2012年,當高性能的T700級碳纖維在我國實驗成功時,這一規格產品的國際價格又從每公斤400元降至160元。
伴隨低成本化的趨勢,碳纖維在汽車、航空航天器、各類機械設備中的應用迅速增長,預計到2015年全球碳纖維消費量將達到7萬噸,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9.37%。到2020年,全球碳纖維需求甚至可達到13萬噸/年。
“這無疑是一塊很大的蛋糕,但目前我國能從中分得的卻很少,大部分依賴進口?!敝袡C(系)信息技術研究院產業規劃所研究員毋劍波說。我國碳纖維的生產和使用尚處于起步階段,主要是小絲束,品質接近或達到T300水平,且不穩定,與國外先進水平尚有差距,導致應用受限,市場規模狹小。
因此,提高產品品質以替代進口,意義重大。毋劍波表示,現在國家提出大力發展自主碳纖維產業,鼓勵掌握關鍵核心技術,提高碳纖維自給率,“隨著我國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政策的支持,未來國產碳纖維將逐步替代進口產品,國產碳纖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?!?br />
- 上一個:碳纖維工業應用加速
- 下一個:吉林市如今擁有了完整的碳纖維產業鏈